当前位置: 必威 学院公告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3)

作者:必威体育官网时间:2023-11-17点击数:

三、校史校情相关知识

1.学校的发展历史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创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1996年由阜新矿业学院更为现名,1978年学校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同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恢复高考后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1996年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学校由原煤炭工业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201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学校,2013年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9年入选辽宁省重点建设的10所国内一流大学之列。学校在阜新校区建有中华路校园和玉龙校园,在葫芦岛校区建有龙湾校园,总占地面积4240亩。

2.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太阳石精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3.学校办学定位

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

4.学校的校训

诚朴求是,博学笃行。

5.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锚定能源矿业行业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共生的数字信息、资源环境等产业需求,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高办学质量。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建有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辽宁省一流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MEM)等4个管理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6个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有66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6.学校的办学规模

目前我校共有22个教学单位,本科生24215人,硕士研究生6398人,博士研究生706人,留学生113人,成人本专科生10151人。

7.学校的服务面向

服务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战略需求的双重服务面向。

8.学校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985人,其中专任教师1596人、高级职称801人、博硕士1455人;两院院士(双聘)6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9人、辽宁特聘教授19人、二级教授17人;有3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名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名教师入选第一批辽宁省学术头雁,42名教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124名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3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国家矿山安全事故鉴定专家、省级以上教指委委员等共计48人次。

9.学校的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的专业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测绘工程、采矿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矿物加工工程。

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法学、金属材料工程、能源动力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地质工程、建筑学、生物工程、市场营销、会计学。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2个):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资源勘查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土木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

通过住建部评估认证专业(2个):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0.学校的实践平台

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研发平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社科基地。

11.学校的育人特色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转变,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太阳石精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与“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相适应,共同凸显“应用”与“创新”特质。学校素有煤炭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在能源、数字、智能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与国家能源矿业行业转型升级和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有效契合。先后获评(批)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12.学校的“太阳石精神”

“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

“太阳石是人们对煤炭的称颂,称颂它的朴实无华,没有宝石炫目的光彩;称颂它的坚韧顽强,承受着大地的高温高压;称颂它的无私奉献,燃烧自己,奉献着光和热。”太阳石所具有的精神与我校的办学特色密切相关。我校是一座因煤而立的学校,从建校之初,几代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默默无闻、自强不息、埋头苦干,不断克服办学和个人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为学校的发展无私地奉献着,使学校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样的一种精神、这样的一段历史,在2006年,以郭嗣琮教授为主要起草者在撰写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时进行了凝炼与升华,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